您的位置:江西广告网 >> 资讯 >> 热点资讯 >> 国内资讯 >> 查看资讯           在线投稿在线投稿

18

view

网印要退出?别怕!凹印来帮忙!

发布日期 发布: 2014-12-30  |  来源    |   发布人 (共有0条评论) 我要评论

 
上一篇 下一篇

  在印刷工作中,网印技术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技术。当然这种技术并不是万能的,还需要其他技术来补足,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讲一讲凹印技术。

  水性磨砂工艺

  1单组分水性磨砂工艺

  单组分水性磨砂油墨水性磨砂粉的粒径一般选用15~60μm,调整磨砂粉粒径大小可得到不同的磨砂效果。

  单组分水性磨砂油墨磨砂效果的实现要依靠特殊的制版工艺,一般采用电子或激光雕刻凹版,网穴开口大小为100μm以上,网穴深度为19~21μm。

  单组分水性磨砂工艺可在高速多机组凹印机上待其他颜色印完后,一次性连续印刷完成,亦可在单凹机上采取离线印刷方式完成。其干燥方式为热风干燥,无需增加或改造现有凹印设备。单组分水性磨砂油墨上机印刷的黏度应控制在18~20秒(涂3#杯)为宜,因墨层较薄,故手感细腻、砂感相对较弱。例如,“红塔山(硬经典100)”烟包表面的拉丝状磨砂纹就采用了此工艺。

  2双组分水性磨砂工艺

  双组分水性磨砂油墨磨砂效果的实现需要两根凹版共同完成,前一根为普通水性光油版,后一根为特殊印版,网线为50~60线/厘米,网穴深度为19~21μm。

  此工艺要求在高速多机组凹印机上待其他颜色印完后,一次性连续印刷完成。其干燥方式为热风干燥,亦无需增加或改造现有凹印设备。双组分水性磨砂油墨上机印刷的黏度可控制在18~20秒(涂3#杯),虽墨层较薄,但因有A组分和B组分的相互作用,故在水性磨砂粉含量及其粒径相同的情况下,其所呈现的磨砂效果手感和砂感均优于单组分水性磨砂油墨。

  UV磨砂工艺

  1单组分UV磨砂工艺

  单组分UV磨砂油墨是由UV专用磨砂粉与UV连结料调配而成的。UV磨砂粉的粒径一般也在15~60μm,调整磨砂粉粒径大小亦可得到不同的磨砂效果。单组分UV磨砂油墨磨砂效果的实现要依靠特殊的制版工艺,一般采用电子或激光雕刻凹版,网穴开口大小为100μm以上,网穴深度为40~60μm,可根据所需磨砂效果适当调整网穴深度。

  单组分UV磨砂工艺可在高速多机组凹印机上待其他颜色印完后,一次性连续印刷完成,亦可在单凹机上采取离线印刷方式完成。其干燥方式为UV固化,因此需要在设备上加装UV固化系统。单组分磨砂油墨上机印刷的黏度应控制在40~65秒(涂3#杯)为宜,可根据所需的砂感效果适当进行调整。因UV油墨黏度过高,为保证其流动性,一般要求循环墨泵带有加热功能(尤其冬季气温较低时)。因墨层较厚,故砂感较强、哑光效果更明显。例如,“黄鹤楼(软蓝)”烟包表面的磨砂条杠就采用了此工艺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在单凹机上完成此工艺时,因机速相对较低,油墨转移性较好,可以把凹版网穴深度调整为60μm,油墨黏度提高到几分钟(成糊状)。为保证油墨的流动性,可在单凹机墨槽中安装匀墨辊,并停用循环墨泵,堵住回墨管,把磨砂油墨直接倒入墨槽中。在磨砂粉含量和粒径相同的情况下,与水性磨砂工艺相比,此工艺的磨砂效果更好。

  2双组分UV磨砂工艺

  双组分UV磨砂油墨磨砂效果的实现需要两根凹版共同完成,前一根为普通UV光油版(网穴深度为20μm左右),后一根为特殊印版,网线为50~60线/厘米,网穴深度为40~60μm。

  此工艺要求在高速多机组凹印机上待其他颜色印完后,一次性连续印刷完成。其干燥方式为UV固化,印刷设备上需安装有2组UV固化系统。A组分上机印刷的黏度可控制在18~20秒(涂3#杯),B组分上机印刷的黏度控制在40~65秒为宜,也可根据想要的砂感效果适当进行调整。因油墨黏度过高,为保证其流动性,亦要求B组分循环墨泵带有加热功能(尤其冬季气温较低时)。因墨层较厚,且有A组分和B组分的相互作用,故在磨砂含量及其粒径相同的情况下,手感和砂感均优于单组分UV磨砂工艺。

  从上述技术分析可以看出,网印技术和凹印技术将会成成为很好的搭档关系,相辅相成,共同进步。更多广告制作服务请继续关注广告门户网。

编辑 资讯编辑: life
本站文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供读者交流和学习,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以便更正或删除。感谢所有提供信息的网站,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信息共享合作。
打印 | 收藏此页 |  Mail给朋友 | 举报
上一篇 下一篇
 

评分:0

发表评论
seccode 换一个
查看全部回复【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】